广岛原子弹爆炸,那个“核口逃生”的日本女孩后来怎么样了?
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,1945年8月6日,广岛被美国投下了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。那一天,19岁的高仓亚纪子正在广岛的银行工作。她曾写下这样一首诗,描述自己目睹的一幕——
> “一个走在路上的女人,
倒下之后,她的手指燃起了火,
像冒着蓝色火焰的蜡烛,
越燃越短……”
这首诗是她多年后写的《致那些不知道原子弹的孩子们》。高仓亚纪子,当时只有19岁,见证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为震撼的灾难。她也因此成了那场爆炸的幸存者之一,尽管她并未亲身经历过“起火”的场景,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她的生命永远改变。
展开剩余84%高仓亚纪子的经历远比这首诗所传达的痛苦更为漫长。那场爆炸,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冲击波,它带来的心理创伤更是伴随她一生。
1945年8月6日:广岛原子弹爆炸
广岛原子弹事件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关键时刻。8月6日早晨,三架B-29轰炸机飞抵广岛。然而,广岛市民未曾意识到这次飞行的不同,之前几天,这些B-29飞机只是在进行常规训练。很多人并未进入防空洞,甚至抬头望向了美机。这种惯性思维成为灾难的前奏——其中一架B-29飞机搭载了重达5吨的原子弹,并将它投放至广岛。
9时14分17秒,原子弹在离地600米的空中爆炸。瞬间,广岛市中心爆发出强烈的白光和震耳欲聋的轰鸣声,城市上空升起了一个巨大蘑菇云,随之而来的是几百根火柱。整个广岛瞬间被变成了一片烈焰燃烧的地狱。当天,广岛的总人口约为25.5万,但由于爆炸后的混乱与人口流动性问题,死亡人数的统计难以确定。学者估算出,初步死亡人数为5万,受伤人数为7万。三个月后,死亡人数上升至12万,最终,广岛和平资料纪念馆提供的数据为20万。这个数字也并不包括那些受伤但幸存的人。
高仓亚纪子的逃生
那天上午,高仓亚纪子像往常一样走进了银行,距离爆炸中心不到300米。当时她并没有预感到灾难即将降临。她甚至觉得早晨的天空如此美丽,天空中的云彩让她心情愉快。9时15分,灾难降临,原子弹的爆炸冲击波将她抛飞,随后她的记忆定格在了那个瞬间。她被摔倒在厚重的钢筋水泥墙下,身体遍布百余处伤口,特别是在背部。
她记得,当爆炸发生时,她看到一阵强烈的闪光,接着一切都变得模糊。当她昏迷过去时,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创伤。爆炸的冲击波将她震昏,导致她完全失去知觉,直到她被同事佐美本江叫醒。此时,银行大楼的其他人已经不幸遇难,甚至有些人由于高温直接“气化”,化作地面或墙壁上的黑色影像。
在震惊与恐惧中,亚纪子和本江互相扶持着走出银行,她们看到的景象令人不敢直视。街道上的尸体几乎全被瞬间吞噬,手指燃起了蓝色的火焰,燃烧到全身,形成一种恐怖的画面。高仓亚纪子曾写道:
> “街上的许多人几乎都在一瞬间失去了生命。那些尸体的手指上着起了火,而且火苗慢慢地从指尖蔓延至他们的全身。它们的手掌上滴落着浅灰色的液体,灼烧着他们的手指。我实在是太震惊了,没想到人的手指和身体能像那样燃烧。”
高仓亚纪子的幸存
经过一番艰难的行走,她们来到了一处军营,这里曾是她们上班时每天经过的地方。然而,如今那里已是一片废墟,士兵们的尸体化作了“影子”或“焦灰”。高仓亚纪子说,她在那一刻突然意识到自己也许就会死在那里。身体的疼痛、恶心和呕吐的感觉,让她陷入了对死亡的深刻恐惧。
然而,奇迹般地,亚纪子并没有死去。她体内的剧烈疼痛和流血成为了她的生存动力。在生死之间,她坚定地告诉自己:一定要活下去!
“奇迹”的背后
高仓亚纪子在距离爆心仅260米的地方幸存下来,这一事实被许多人视为奇迹。专家分析认为,她能够幸存的原因有四个方面:
1. 她所在的银行大楼墙体非常厚实,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提供了有效的保护。
2. 她的办公桌位于银行大楼最坚固的角落,这样她得以躲避爆炸初期的冲击波。
3. 当冲击波撞上墙壁时被分流,她恰好处于分流的中心区域。
4. 她的倒地姿势也为她争取了生存的机会,头部得到了有效保护,避免了致命的伤害。
尽管这些科学解释为她的幸存提供了理由,但高仓亚纪子的经历更为复杂。她在后来的生活中,遭受了持续的心理创伤。为了克服内心的恐惧,她换了工作,开始在幼儿园工作,看到孩子们的笑脸让她感到一丝安慰。然而,原子弹爆炸给她留下的创伤并未因此愈合。
后来的生活与婚姻
经历过这一切的高仓亚纪子,直到34岁才结婚。1945年,她19岁时经历了那场灾难,而15年后的1960年,她才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。她的婚姻生活并非一帆风顺,部分原因是她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伤痛一直未曾愈合。
在成为和平文化讲述者后,她依然承受着原子弹爆炸对她身体和心理的深远影响。45岁时,她因核辐射引起的健康问题被迫依赖轮椅生活。她曾为此向政府提出援助申请,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,她的请求被拒绝。
结语
如果高仓亚纪子今天还活着,她应该已经96岁了。然而,近年来有关她的报道已经很少,至今没有关于她去世的消息。她的生活被许多不为人知的痛苦和坚持所刻画,而她那首写于多年后的诗歌,仍然在诉说着广岛原子弹带来的创伤和人类在战争中的无尽痛苦。她是幸存者,但她的故事,远远不止是一个幸存者的传奇,而是深刻的历史警示。
发布于:天津市米牛配资-配资炒股理财-股票按月配资-股票配资账户怎么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