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福建日报
□张智全
“熊猫不该野化放归”“繁育机构进行‘活体实验’”“电击取精危害巨大”……近年来,一些网络大V通过炒作话题煽动情绪,进而借机敛财。近期,四川司法机关办理多起涉“熊猫被虐待”谣言案,一批标榜为熊猫发声实则造谣牟利的人被追究刑责。
熊猫是国宝,保护熊猫,人人有责。一些网络大V深谙“情绪即流量”的法则:无中生有,将科研机构污名化为“活体实验室”,捏造耸人听闻的“电击取精”细节;移花接木,刻意剪辑熊猫跌倒、无精打采的片段,配上煽动性标题制造视觉冲击……其目的是将粉丝关注转化为打赏收益。四川司法机关重拳惩治造谣敛财者,敲响了法治警钟。
这些网络大V固然可恨,但为何众多真爱熊猫的粉丝却轻易上当?原因在于,不少人把熊猫高度拟人化,对其倾注强烈情感,极易被利用。部分人宁愿相信“黑幕”叙事,也不愿意相信专业机构的科学解释。实际上,熊猫保护高度专业化,从饲养管理、疾病防控到野化放归,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相关要求。公众只有以科学理性为基础,真正理解熊猫的行为习性、繁育保护的复杂挑战及其价值,才能穿透谣言的迷雾,成为守护国宝的力量。
米牛配资-配资炒股理财-股票按月配资-股票配资账户怎么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